痢疾是由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
志贺菌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破坏结肠黏膜导致炎症。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左下腹痛及血便,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或头孢曲松等抗菌药物。
接触患者排泄物或苍蝇传播的病原体可能致病。表现为水样泻转为脓血便,需隔离治疗并补充电解质,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艾滋病或长期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易感染阿米巴痢疾,出现果酱样大便。甲硝唑联合双碘喹啉是标准治疗方案,需配合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
溃疡性结肠炎等基础疾病可能加重痢疾症状。除抗感染治疗外,需使用美沙拉嗪控制原发病,严重时需糖皮质激素干预。
患者应严格遵循煮沸消毒饮食原则,腹泻期间选择低渣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