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针刺伤感染的概率较低,实际感染风险与伤口深度、梅毒患者病毒载量、暴露后处理措施、个人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表皮浅层划伤感染概率极低,深部穿刺伤可能增加风险。暴露后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
早期梅毒患者血液中螺旋体含量较高,暴露后72小时内可预防性肌注苄星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
暴露后2小时内规范处理可降低90%以上感染风险。除局部消毒外,需在24小时内进行TPPA和RPR检测建立基线数据。
HIV感染者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风险显著增高。建议暴露后第1、3、6个月复查血清学指标,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接触梅毒患者血液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监测期间注意观察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