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伤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终末期肾病,严重程度从可逆性损伤到不可逆器官衰竭递进。
非甾体抗炎药或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突发少尿、血肌酐升高,需停用肾毒性药物并静脉补液,可选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碳酸氢钠或利尿剂辅助治疗。
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或锂制剂可能导致肾间质纤维化,伴随贫血和夜尿增多。治疗需停用致病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配合α-酮酸和复方α-酮酸制剂延缓进展。
造影剂或化疗药物可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出现蛋白尿和水肿。需控制血压血糖,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联合他汀类和利尿剂治疗。
长期重金属中毒或免疫抑制剂累积毒性可致不可逆肾衰竭,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包括促红素纠正贫血,活性维生素D3改善钙磷代谢,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避免联用肾毒性药物,保持每日适量饮水有助于降低药物性肾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