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可能由病灶侵蚀血管、空洞形成、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需结合抗结核治疗与对症处理。
结核分枝杆菌破坏肺组织时可能累及血管壁,导致毛细血管渗血或小血管破裂。此时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出血量较大时可短期应用止血敏。
干酪样坏死物液化排出后形成薄壁空洞,空洞内 Rasmussen动脉瘤破裂可引发大咯血。除规范抗结核治疗外,大咯血需紧急介入栓塞治疗,药物可选用垂体后叶素。
结核病灶纤维化牵拉可导致支气管变形扩张,血管丛暴露易受损出血。治疗需控制结核活动期炎症,配合乙酰半胱氨酸化痰,严重者考虑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合并细菌感染时炎性介质增加血管通透性,可能出现血性痰液。需通过痰培养针对性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同时维持抗结核治疗方案。
患者应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记录咯血量与频次,避免剧烈咳嗽和辛辣食物,所有治疗均需在结核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