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出现红色小血痣可通过观察变化、避免刺激、局部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红色小血痣通常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老化、肝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多数红色小血痣为良性樱桃状血管瘤,无痛痒感且直径小于2毫米时无须特殊处理,建议每月拍照记录大小和颜色变化。
减少摩擦或抓挠患处,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时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刺激性沐浴产品,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若出现轻微破损可先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避免继发感染。日常可涂抹维生素E软膏帮助保护皮肤屏障。
短期内数量激增、直径超过5毫米或伴随牙龈出血等症状时,需排查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等疾病,可能需进行激光或冷冻去除。
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C,避免长期暴晒,若皮损持续增大建议至皮肤科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