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扩大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主要与基础病因控制、心脏功能代偿程度、并发症管理及治疗依从性有关,轻症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生存,严重心衰者预后相对较差。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原发病未控制会加速心室重构,需规律服用降压药或进行瓣膜手术,延缓心肌损伤进展。
纽约心功能分级I-II级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III-IV级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需联合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会显著影响预后,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猝死风险,必要时植入ICD装置。
坚持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定期复查心脏超声,避免劳累和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
建议每3-6个月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根据医嘱调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核心用药方案,保持适度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