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主要通过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四种途径扩散,常见转移部位包括肺、阴道、脑和肝。
绒毛膜癌最易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肺部,表现为咳嗽、咯血等症状,可能与肿瘤侵袭血管有关。肺转移时可使用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
癌细胞可经淋巴系统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导致下肢水肿或盆腔疼痛,多与肿瘤突破基底膜相关。需联合顺铂等药物进行全身化疗。
原发灶向子宫肌层或邻近器官直接蔓延,可能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常见于疾病晚期。治疗需结合手术切除和放化疗。
癌细胞脱落至腹腔形成种植灶,可引发腹水或肠梗阻,多伴有CA125升高。需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的方案控制病情进展。
确诊绒毛膜癌转移后应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风险,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