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调整喂养姿势、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疗。新生儿中耳炎通常由哺乳姿势不当、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咽鼓管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哺乳后及时擦干耳周奶渍,避免液体流入耳道。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禁止掏耳或进水。
哺乳时抬高新生儿上半身呈30度角,避免平躺喂奶。喂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减少奶液反流至咽鼓管概率。
细菌感染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关,表现为耳道流脓、哭闹拒食。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
严重积液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听力下降。需耳鼻喉科行鼓膜切开术或置管术引流脓液培养后针对性用药。
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及耳部渗液情况,哺乳后保持头高位30分钟,选择透气性佳的纯棉帽避免耳部受压,发现异常哭闹或抓耳行为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