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是导致梅毒的病原微生物,属于苍白密螺旋体亚种,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垂直或血液传播,感染后可引起皮肤黏膜损害、神经系统病变及多脏器损伤。
梅毒螺旋体为革兰阴性螺旋形微生物,长约6-15微米,具有8-14个规则螺旋,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困难,对干燥、高温及消毒剂敏感。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为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破损皮肤黏膜接触感染者分泌物亦可感染,日常生活接触一般不传染。
侵入人体后潜伏2-4周,通过血液和淋巴扩散至全身,其外膜蛋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损伤,早期表现为硬下疳,晚期可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暗视野镜检、血清学试验和非螺旋体抗原试验,临床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进行筛查确诊。
确诊梅毒后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青霉素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并追踪性伴侣,定期复查血清抗体至转阴,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