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属于肛瘘中较常见的类型,主要症状包括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及瘙痒。
低位肛瘘通常由肛腺感染引起,可能与肛门周围脓肿未及时治疗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通过切开引流或瘘管切除术治疗。
典型症状为肛门周围皮肤瘘口持续或间断排出脓性分泌物,伴随肛门潮湿瘙痒,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
通过肛门指检和肛周超声可明确瘘管走向,必要时行磁共振成像检查,需与藏毛窦、结核性肛瘘等疾病鉴别。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常用瘘管切开术或挂线疗法,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配合高锰酸钾坐浴促进愈合。
日常应注意肛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宜清淡富含膳食纤维,术后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