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型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属于炭疽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主要分为皮肤炭疽、胃肠炭疽和吸入性炭疽继发的败血症。
炭疽杆菌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其芽孢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通过产生外毒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多器官衰竭。
常见于接触染疫动物或其制品,皮肤破损处接触病原体可引发皮肤炭疽,吸入含芽孢气溶胶导致吸入性炭疽,食用未煮熟污染肉类则引起胃肠炭疽。
细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特征性表现为出血性坏死、血小板减少和感染性休克。
畜牧从业者、皮毛加工工人和实验室人员感染风险较高,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展为败血型。
出现不明原因高热伴皮肤焦痂、纵隔增宽或血性腹泻时需立即就医,早期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是关键治疗手段,接触疫源时应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