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日照不足、膳食摄入不足、胃肠吸收障碍、肝肾代谢异常等。
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要紫外线照射,长期室内活动或高纬度地区居住可能导致合成不足。建议每日进行适量户外活动,婴幼儿需注意避免强光直射。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未及时添加强化食品或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易导致缺乏。可适当增加蛋黄、深海鱼类等食物,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
慢性腹泻、乳糜泻等疾病影响脂肪吸收,导致脂溶性维生素D吸收受阻。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胆汁分泌异常有关,表现为腹胀、脂肪泻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配合维生素D注射剂补充。
严重肝病或慢性肾病影响维生素D活化过程,可能与25-羟化酶、1α-羟化酶功能障碍有关,常伴骨痛、肌无力等症状。需使用骨化三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同时控制基础疾病。
孕妇及婴幼儿应定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生长发育期保证每日600-800IU维生素D摄入,合并骨骼畸形需骨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