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间发热38℃以上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药物,家长需避免自行用药,及时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
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常见剂型包括混悬滴剂、颗粒剂和栓剂,家长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
3个月以上婴儿可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降温,剂型有口服溶液、栓剂和咀嚼片,家长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中成药含柴胡桂枝成分,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低中度发热,剂型为颗粒剂,家长需用温水冲服并观察过敏反应。
体温上升期可配合温水擦浴,家长需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度补水。
家长应记录发热频率和伴随症状,若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嗜睡、抽搐等情况须立即就医,发热期间宜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