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与房角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其他先天异常等因素有关。
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病情,常用药物包括布林佐胺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观察婴儿是否出现眼红、畏光等药物反应。
通过激光切开房角改善房水引流,适用于早期病例。治疗后家长需注意婴儿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定期复查眼压变化。
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可重建房水引流通道。术后家长需按医生要求使用抗生素滴眼液,观察有无分泌物增多、角膜混浊等术后并发症。
每3-6个月检查眼压、视神经及角膜直径。家长需记录婴儿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进展。
家长应避免强光刺激婴儿眼睛,哺乳期母亲保持营养均衡,发现婴儿异常哭闹或拒奶时立即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