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10-19岁人群在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保持平衡的状态,核心要素包括情绪稳定、社会关系和谐、自我认知清晰及抗压能力良好。
能够适度表达喜怒哀乐,遇到挫折时可通过运动、倾诉等方式调节负面情绪,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需警惕抑郁症。
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和亲子沟通,校园欺凌或社交恐惧可能表现为回避集体活动、学业成绩骤降等异常行为。
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过度自卑或自恋倾向可能引发进食障碍、非自杀性自伤等心理行为问题。
适应学业竞争和生理变化带来的挑战,长期失眠、头痛等躯体症状可能是焦虑症的生理化表现。
建议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开放式对话,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出现自残倾向或社交功能受损时应及时转介心理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