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常用药物有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氢氯噻嗪片、卡马西平片等。尿崩症通常由抗利尿激素缺乏、肾脏对激素反应异常、遗传因素或下丘脑-垂体损伤等原因引起。
中枢性尿崩症多因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多尿、极度口渴。治疗需长期补充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并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肾性尿崩症因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可能出现脱水、高钠血症。可选用氢氯噻嗪片减少尿量,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部分尿崩症与AVPR2或AQP2基因突变相关,儿童患者需家长密切监测饮水量和尿量。遗传性肾性尿崩症可尝试吲哚美辛片联合低溶质饮食。
颅脑外伤、肿瘤或手术可能损伤下丘脑-垂体轴,导致获得性尿崩症。卡马西平片可用于部分病例,严重者需神经外科干预。
患者应保持规律用药,记录每日出入水量,避免高糖高盐饮食,出现头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