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可能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部膨隆、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肝硬化是肝腹水最常见的原因,肝脏纤维化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蜘蛛痣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严重者需腹腔穿刺引流。
门静脉压力增高使液体渗入腹腔,多由肝硬化或门静脉血栓导致。伴随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治疗包括降低门脉压力药物如普萘洛尔,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于营养不良或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全身水肿、乏力。需补充白蛋白制剂,同时治疗原发病,使用利尿剂如托拉塞米。
肝癌或转移癌侵犯肝血管及淋巴管可引发腹水,多为血性腹水。伴有消瘦、腹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可腹腔灌注化疗药物如顺铂,配合利尿治疗。
肝腹水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每日液体量在1000-1500ml,定期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