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大淋巴结多数情况不严重,可能与感染、结核、结节病、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评估。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通常伴随发热、咳嗽等症状。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药物。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多伴有低热、盗汗。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非干酪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纵隔淋巴结,可能伴随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需使用泼尼松、甲氨蝶呤等免疫调节药物。
淋巴瘤或转移癌导致的纵隔淋巴结肿大通常进展迅速,可能伴随体重下降。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等综合手段。
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应完善胸部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并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确诊后需严格遵循专科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