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病情严重程度从轻度肝炎到肝硬化、肝癌不等。乙肝的严重性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肝脏损伤程度、是否合并其他肝病等因素有关。
部分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携带状态,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不活跃,此时病情较轻,但仍具有传染性,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
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
肝脏组织出现不可逆纤维化,伴随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需综合治疗并预防肝癌发生。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主要诱因之一,肝硬化患者需每6个月进行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早期肝癌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控制。
乙肝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