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数无明显症状,疾病发展可能经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或再活动期,携带状态主要与病毒复制水平、免疫状态、肝功能指标等因素有关。
病毒高复制但肝脏损伤轻微,肝功能检查通常正常,此阶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每6-12个月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超声。
机体开始清除病毒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可能与肝炎活动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病毒复制被抑制且肝功能稳定,仍有低概率病毒再激活风险,需持续监测乙肝表面抗原和病毒载量,避免饮酒等伤肝行为。
病毒重新活跃复制导致肝功能异常,可能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需评估是否出现肝纤维化,必要时联合干扰素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饮食和肝毒性药物,建议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育龄女性需做好母婴阻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