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时不能艾灸主要与炎症反应特点有关,艾灸可能加重局部充血、促进感染扩散或诱发过敏反应。常见原因包括急性感染期热刺激禁忌、过敏体质风险、局部皮肤破损及特殊炎症类型。
细菌或病毒感染急性期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艾灸热效应可能加速病原体扩散。需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
艾烟中的挥发物质可能诱发过敏体质者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反应。过敏期间应停用艾灸,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地塞米松片等抗过敏药物。
炎症伴随皮肤溃烂或渗出时,艾灸高温可能加重组织损伤。需优先处理创面,如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等预防感染。
结核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炎症可能因热刺激导致病情活动,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采用针对性治疗,如结核病需联合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
炎症期间建议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恢复期再考虑艾灸调理,具体需经中医师辨证评估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