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但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定期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可能由免疫耐受期、病毒复制活跃度低、遗传因素、肝脏损伤轻微等原因引起。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适用于病毒载量高或肝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用药并监测耐药性。
胸腺肽、白细胞介素等免疫调节剂有助于增强机体清除病毒能力,需结合肝功能指标评估使用时机,避免过度激活免疫导致肝损伤。
每6个月检查乙肝病毒DNA、肝功能、肝脏超声等,若发现病毒活跃或纤维化迹象需及时干预,避免进展为肝硬化。
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度运动可改善肝脏代谢功能,减少脂肪肝等并发症风险。
乙肝携带者应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育龄女性需在孕前评估母婴阻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