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可通过母婴阻断治疗、疫苗接种、肝功能监测、抗病毒治疗等方式干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与母亲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因素相关。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后24小时内,新生儿需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率超过90%。
完成0-1-6月龄三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产生保护性抗体后可降低90%以上感染风险。建议家长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家长需每3-6个月带患儿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及HBV-DNA。若出现转氨酶升高或病毒活跃复制,需考虑抗病毒治疗。
对于高病毒载量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和乳酸酸中毒风险。
母乳喂养非绝对禁忌,但乳头皲裂出血时应暂停。家长接触患儿血液体液后需及时消毒,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