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酶升高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免疫调节、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该指标异常通常与病毒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损伤、免疫功能紊乱、药物或酒精影响等因素有关。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时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需持续用药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治疗期间每3-6个月监测病毒载量。
肝脏炎症损伤者可联用水飞蓟素、双环醇、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改善肝细胞膜稳定性,降低转氨酶水平,同时需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
免疫功能异常者可能需干扰素α治疗,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适用于转氨酶轻度升高且无肝硬化患者,疗程通常为48周。
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及HBV-DNA,肝硬化患者需增加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检查,动态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