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能由感冒继发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抗过敏药物、鼻腔减充血剂等方式缓解。
上呼吸道感染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表现为耳痛和听力下降,建议保持鼻腔通畅,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
腺样体肥大或鼻窦炎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中耳负压积液,需治疗原发病,常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苯酚甘油滴耳液。
过敏性鼻炎引发咽鼓管黏膜水肿,伴随耳闷和耳鸣,需远离过敏原并使用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地塞米松注射液。
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直接侵袭中耳腔,可能伴随发热和鼓膜充血,需细菌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
避免用力擤鼻及二手烟刺激,哺乳期婴儿保持45度角喂养体位,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