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多为良性生理现象,病理性黄疸则可能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或溶血性疾病,两者关键区别在于病因与危害程度。
母乳性黄疸通常不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血清胆红素水平多低于15mg/dl;病理性黄疸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需警惕嗜睡、肌张力减低等表现。
母乳性黄疸可持续3-12周,呈间歇性升高;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且持续超过2周。
母乳性黄疸婴儿一般状态良好;病理性黄疸常伴发热、呕吐、大便陶土色等异常体征。
母乳性黄疸建议继续哺乳配合光疗;病理性黄疸需排查感染、代谢病等因素,严重时需换血治疗。
母乳喂养期间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若出现喂养困难或皮肤黄染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