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排出恶露可能由胎盘剥离面修复、子宫收缩复旧、产道损伤愈合、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观察恶露性状变化、保持会阴清洁、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
分娩后胎盘附着处血管开放,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会排出含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的恶露,初期呈鲜红色。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避免盆浴。
产后子宫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大小,宫腔积血及分泌物随之排出,恶露逐渐转为淡红色浆液性。可遵医嘱使用益母草颗粒、产妇安合剂等促进宫缩。
分娩造成的宫颈或阴道裂伤愈合时,可能排出少量血性恶露。需勤换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就医。
可能与产褥期卫生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露异味、发热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
产后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如瘦肉、动物肝脏等,恶露异常持续超过6周需妇科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