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体温升高可能由感染性发热、中枢性发热、吸收热、药物热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调整药物等措施。
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易并发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寒战、咳脓痰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体温常超过39℃且波动大。伴随意识障碍、多汗等症状,可采用冰毯降温等物理措施,必要时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地塞米松等药物。
血肿分解产物吸收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通常持续3-5天自行消退,可配合温水擦浴,无须特殊用药。
某些脱水剂或抗生素可能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皮疹伴发热,需停用可疑药物并更换为甘露醇、呋塞米、美罗培南等替代治疗方案。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保持病房通风,补充足够水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