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引起便秘,主要与疼痛抑制排便、局部水肿压迫、肛垫下移导致排便反射减弱、继发性肛门痉挛等因素有关。
痔疮发作时肛门疼痛会导致患者刻意减少排便次数,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形成干硬粪便。建议保持规律排便习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血栓性外痔或炎性水肿可能机械性压迫直肠末端,影响粪便通过。表现为排便费力伴肛门坠胀感。可通过温水坐浴减轻水肿,必要时使用迈之灵片、草木犀流浸液片等改善循环药物。
内痔反复脱出会导致肛垫神经感受器功能异常,排便反射减弱。常见于Ⅲ度以上内痔,可能伴随排便不尽感。需通过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等医疗干预恢复解剖结构。
痔疮继发肛裂或炎症时可引发肛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形成排便恐惧-便秘恶性循环。表现为排便时剧痛伴少量出血。建议使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痉挛,严重者需行肛门括约肌侧切术。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久坐久蹲加重盆腔充血。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便秘仍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到肛肠科进行肛门指诊和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