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常见原因有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
医生会详细询问月经周期规律性、疼痛特点、伴随症状及家族史,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初潮后1-2年内,继发性痛经常伴有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
妇科双合诊可发现子宫压痛、附件区包块等体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触及骶韧带结节,盆腔炎患者常有宫颈举痛和子宫压痛。
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可发现子宫腺肌症特有的肌层增厚,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呈"毛玻璃"样改变,必要时采用磁共振提高诊断准确性。
血常规可鉴别感染性病变,CA125升高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盆腔病变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
建议记录月经日记帮助诊断,适度热敷和下腹部按摩可缓解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