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疫苗可能引起低热反应,属于常见接种后不良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疫苗相关发热主要与个体免疫反应、接种时机、疫苗类型、潜在感染等因素有关。
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时可能产生致热原,表现为接种后24小时内低热,体温多低于38.5度,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时接种更易出现发热,建议避开急性病期接种,家长需监测接种后72小时体温变化。
减毒活疫苗比灭活疫苗更易引起发热反应,目前国内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均为口服减毒活疫苗。
接种时处于其他感染潜伏期可能叠加发热症状,若体温超过39度或持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接种后建议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物。如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