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通常由普通感冒、流感、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引起,体温在37.3-38℃时需密切观察伴随症状。
病毒感染导致鼻塞咽痛,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缓解,若持续3天未退热需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
甲型流感病毒引发肌肉酸痛,需隔离休息并监测体温,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阿比多尔片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扁桃体炎等疾病伴随红肿疼痛,血常规检查确认后可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疗程须足量完成。
风湿热等自身免疫病出现关节肿胀,需进行抗链O检测,长期低热者应排查结核病,必要时使用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控制病情。
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或伴随意识模糊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