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寒战可能由环境温度过低、发热性疾病、低血糖、严重感染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注意保暖并及时监测体温变化。
寒冷刺激导致肌肉震颤产热,建议家长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添加衣物或使用暖水袋保暖,避免直接吹风。
可能与流感、肺炎等感染有关,表现为寒战后体温升高,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长时间未进食可能引发低血糖性寒战,家长需立即给予含糖食物,如葡萄糖水、蜂蜜水或饼干,随后就医排查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脓毒症等严重感染可伴有皮肤花斑、意识改变,需紧急就医进行血培养检查,医生可能使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或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
家长应记录寒战发作时间与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发热期间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症状持续或加重须立即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