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可通过清热化湿、调和气血、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等中医方法治疗。细菌性痢疾多由湿热蕴结、饮食不洁、脾胃虚弱、正虚邪恋等原因引起。
湿热蕴结型痢疾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可使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物包含葛根、黄芩、黄连等,具有清热燥湿功效。
气血失调型痢疾可见下痢赤白相兼,宜用芍药汤加减,药物包含白芍、当归、木香等,能行血调气。
脾胃虚弱型痢疾多见慢性迁延,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含党参、白术、茯苓等,可健脾渗湿。
正虚邪恋型痢疾常见久痢不愈,可选真人养脏汤加减,药物含罂粟壳、诃子、人参等,能涩肠固脱。
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辅助治疗,症状加重或出现脱水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