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可通过抗凝治疗、局部护理、压力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通常由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感染等原因引起。
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可预防血栓扩展。发病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剂。
抬高患肢配合硫酸镁湿敷可缓解症状。日常久坐或静脉曲张易诱发,需避免患肢受压,湿热敷温度不超过40℃。
梯度弹力袜可促进静脉回流。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要诱因,建议选择20-30mmHg压力袜,穿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静脉剥离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病例。可能与创伤或感染相关,若出现发热或硬结扩散需及时就医,术后需联合抗凝治疗。
急性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低脂高纤维,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