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可能出现腥臭味,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伴随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志贺菌侵入肠道后繁殖,破坏肠黏膜并产生毒素,导致肠道分泌物增多且腐败,可能产生腥臭味。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奇霉素。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肠黏膜溃疡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后氧化分解,可能加重异味。需及时补液并联合抗生素治疗。
肠道炎症反应会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含有坏死组织和细菌代谢产物,可能表现为腥臭脓血便。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
发病期间摄入高蛋白食物可能加重肠道腐败过程,暂时增加粪便异味。建议发病期选择低渣流质饮食。
患者应严格隔离消毒,便后洗手,饮食以米汤、藕粉等低纤维食物为主,症状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