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灌肠治疗需注意操作规范与并发症预防,主要包括灌肠液选择、体位管理、操作禁忌和症状观察四个方面。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开具的抗菌药物灌肠液,避免高渗溶液刺激肠黏膜。灌肠液温度需接近体温,容量不超过500毫升。
患者取左侧卧位并屈膝,灌肠后保持体位10分钟以延长药液保留时间。儿童需家长协助固定体位。
严重腹泻、肠穿孔或出血倾向患者禁止灌肠。操作前需排空膀胱,插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出现剧烈腹痛、血便或发热需立即停止灌肠并就医。家长需监测儿童精神状态变化。
灌肠治疗期间应配合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缓解后需复查粪便常规确认病原体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