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早期禁用止泻药。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早期使用止泻药可能加重毒素吸收、延长病程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志贺菌产生的内毒素需通过腹泻排出,过早止泻会导致毒素滞留肠道,增加发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治疗以补液和抗生素为主,可选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
腹泻是机体清除病原体的防御机制,抑制肠蠕动可能使细菌繁殖时间延长。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配合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
严重感染时肠壁水肿脆弱,止泻药增加肠腔压力可能引发穿孔。出现持续高热、腹胀需立即就医,禁用洛哌丁胺等强效止泻剂。
止泻后症状暂时缓解可能延误诊断,影响粪便培养结果准确性。确诊前应保留新鲜大便样本送检,避免使用蒙脱石散等吸附剂。
发病期间建议进食流质饮食,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密切监测体温和排便性状变化,出现意识改变或血便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