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血压控制和饮食管理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损伤和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是疾病进展的核心因素,需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活性,同时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变化。
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炎症,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需警惕感染风险并定期评估肾功能。
肾性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兼具降压和减少蛋白尿作用。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低于3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避免高嘌呤食物,维持热量摄入以预防营养不良,必要时配合口服复方α-酮酸制剂。
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乙肝病毒DNA定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接种乙肝疫苗的密切接触者需定期筛查尿微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