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作为糖尿病辅助治疗手段,主要作用包括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并发症症状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胰俞、足三里等,可能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临床常配合中药方剂如消渴丸使用。
针刺中脘、关元等穴位可调节脂代谢,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明显,需联合二甲双胍等药物协同治疗。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八风、阳陵泉等穴能改善肢体麻木,常与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配合使用。
通过耳针、体针结合可调节自主神经紊乱,对糖尿病胃轻瘫等并发症有缓解作用,治疗时需持续监测血糖变化。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建议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须严格配合饮食控制与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