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中医分型主要包括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对应肺燥、胃热、肾虚等病机。
1、上消:
病位在肺,主要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与肺燥津伤有关。治疗以清热润肺为主,可选用消渴方加减,常用药物包括天花粉、生地黄、葛根等。
2、中消:
病位在胃,以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为特征,多因胃火炽盛所致。治疗宜清胃泻火,方用玉女煎加减,常用药物有知母、石膏、麦冬等。
3、下消:
病位在肾,症见尿频量多、腰膝酸软,与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相关。治疗需滋阴固肾或阴阳双补,可选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常用药物含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
消渴病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燥热食物,适当运动有助于气血运行,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