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接种流脑疫苗需谨慎,建议在医生评估血小板水平及出血风险后决定。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引起。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可能加重疫苗接种后的异常免疫反应。需先通过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稳定血小板计数至安全范围。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疾病会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接种前需评估骨髓功能,必要时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剂改善基础病情。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或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继发性血小板降低。建议停药至少1周并监测血小板回升情况后再考虑疫苗接种。
急性病毒感染期间可能出现暂时性血小板减少,建议感染痊愈后复查血常规。若血小板持续低于50×10⁹/L,需权衡感染流脑风险与接种风险。
疫苗接种前应完善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稳定在50×10⁹/L以上且无活动性出血时,可在严密观察下接种;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并优先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