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气压伤可通过咽鼓管通气、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术等方式治疗。耳气压伤通常由气压骤变、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等原因引起。
通过咀嚼、打哈欠或瓦尔萨尔瓦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压力,适用于轻度气压伤,无须药物干预。
可能与鼻黏膜水肿或感染有关,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减轻充血,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抗炎,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
可能与严重气压失衡导致鼓室积液有关,表现为剧烈耳痛、耳鸣。需由耳鼻喉科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穿刺引流,术后配合抗生素如头孢克洛预防感染。
可能与顽固性中耳负压或血鼓室有关,通常伴随眩晕及传导性聋。需手术置入通气管,术中可能联合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并发症。
治疗期间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保持鼻腔通畅,出现持续耳痛或听力减退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