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肉芽肿可能由轻微外伤、激素水平变化、局部感染、血管异常增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药物涂抹、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电灼等方式治疗。
皮肤受到摩擦或刮伤后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毛细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肉芽肿。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二次损伤。
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孕期患者多数在分娩后可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干预。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皮肤破损处可能诱发炎性增生。表现为红色丘疹伴渗出,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可能导致血管瘤样增生。病灶常呈鲜红色易出血,需通过脉冲染料激光或手术完整切除。
日常应避免搔抓病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增大或出血。治疗期间保持创面清洁,术后遵医嘱定期换药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