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皮疹是HIV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皮肤表现,通常出现在感染初期或免疫系统严重受损阶段,主要表现为红色斑丘疹、瘙痒性皮疹或黏膜溃疡,可能伴随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泛发性红色斑疹,常见于躯干和面部,多与急性HIV综合征相关,此时病毒载量高但抗体尚未产生。
免疫系统持续受损时可能出现顽固性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或银屑病样皮疹,反映CD4+T细胞数量下降至200-500个/μL。
艾滋病期常见卡波西肉瘤的紫红色皮损、顽固性口腔毛状白斑或严重真菌感染,提示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
需与药物过敏反应、梅毒二期皮疹或其他病毒感染相区分,HIV抗体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查是确诊依据。
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伴随高危行为史时,建议及时进行HIV检测,确诊后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