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囊肿多数属于良性病变,通常无明显危险,主要类型有单纯性肝囊肿、多囊肝病、寄生虫性囊肿、先天性胆管囊肿。体积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无须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单纯性肝囊肿是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先天性,囊壁薄且内含清亮液体。通常无临床症状,极少数巨大囊肿可能压迫周围器官引起腹胀或隐痛。超声检查可确诊,无症状者无须治疗。
多囊肝病与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肝脏弥漫性多发囊肿,可能合并多囊肾。随着囊肿增多增大,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或门静脉高压。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严重者可考虑穿刺减压或肝移植。
寄生虫性囊肿主要由包虫感染引起,囊液浑浊且可能含有子囊。患者常有疫区接触史,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胆道梗阻。确诊需结合血清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抗寄生虫药物为主。
先天性胆管囊肿属于胆管发育异常,可能诱发胆管炎或癌变。典型表现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三联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囊肿与胆管相通,手术切除是根治性治疗方式。
建议每6-12个月通过超声监测囊肿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囊肿破裂,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