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可能会长瘢痕疙瘩,主要与遗传体质、局部感染、异物刺激、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瘢痕体质者打耳洞后易形成瘢痕疙瘩,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持续增生。可通过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手术切除治疗,药物可选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
耳洞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感染会诱发炎症反应,刺激纤维组织过度增生。需及时消毒并使用抗生素软膏,药物可选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
劣质耳钉材质或频繁更换饰品可能引发慢性刺激。应选择医用钛钢或纯金耳钉,避免过度摩擦,已形成疙瘩者可局部注射得宝松。
过早沾水、频繁触摸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打完耳洞后每日用碘伏消毒,保持干燥至少6周,出现异常增生及时就医。
打耳洞后应选择正规机构操作,避免佩戴过重饰品,瘢痕体质者需谨慎考虑。若疙瘩持续增大伴瘙痒疼痛,建议至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