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会导致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升高通常由病毒活跃复制、肝脏炎症反应、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因素引起。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可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损伤释放转氨酶。建议定期监测HBV-DNA载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慢性肝炎活动期会出现肝细胞坏死,表现为ALT和AST显著升高。可配合医生进行保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水飞蓟宾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部分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用药期间需每月复查肝功能,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合并酒精性肝病或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时,转氨酶可能持续异常。需通过肝脏超声和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
慢性乙肝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饮酒和熬夜,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肝脏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