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与胃肠炎可通过病原体、典型症状、粪便特征及并发症进行区分。主要鉴别点包括致病微生物种类、里急后重表现、脓血便特征及全身中毒症状。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胃肠炎多由诺如病毒、沙门菌或大肠杆菌导致。前者需抗生素治疗如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后者以补液为主。
痢疾特有肛门坠胀感,排便后仍有便意;胃肠炎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无持续便意。痢疾患者可使用解痉药山莨菪碱缓解症状。
痢疾典型脓血便含黏液和血丝,胃肠炎多为水样便。严重痢疾需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配合益生菌调节菌群。
痢疾常见高热寒战,胃肠炎多为低热。痢疾易引发溶血尿毒综合征,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避免进食高纤维及乳制品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