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多数情况不属于癌症,属于潜在恶性倾向的间叶源性肿瘤,其性质需结合病理分级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肿瘤大小、核分裂象计数、基因突变类型。
胃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的卡哈尔间质细胞,具有独特的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与典型癌症的细胞起源和发展机制不同。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级标准,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核分裂象超过5个/50高倍视野时恶性风险显著增加,需按恶性肿瘤处理。
早期胃间质瘤通过手术可根治,进展期需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与传统癌症的放化疗方案存在本质区别。
低危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高危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生存期明显优于胃癌,但存在复发转移可能需长期随访。
确诊后应定期进行胃镜和增强CT复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